首页 资讯 正文

党报记者八闽行·蹲点日记|好生态,能换钱!

体育正文 296 0

党报记者八闽行·蹲点日记|好生态,能换钱!

党报记者八闽行·蹲点日记|好生态,能换钱!

《福建日报》2025年7月4日第01版(bǎn) 盛夏时节,记者来到东山县前楼镇下西坑村,乘快艇在海上航行,只见波光粼粼的(de)海面上,整齐排列的渔排和塑胶(sùjiāo)浮球(fúqiú)接连成片,蔚为壮观。 “好生态真的能换钱!”养殖户沈华福指着自家的养殖渔排说,“几年前这片海域水质低劣(dīliè),养殖没什么(méishénme)收益。” 2021年,前楼片区海域整治(zhěngzhì)工作启动。累计清理辖区内航道海水围养、深水牡蛎插养(chāyǎng)及白色泡沫吊养等禁养海域近8000亩,在漳州市率先推进海上养殖去泡沫化,累计更换(huàn)环保塑胶浮球50万个,实现筏式吊养减“白”换“蓝”,传统渔排(yúpái)减“木”换“塑”,下西坑村也成为省级“金牌旅游村”“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示范村”。 下西坑村海上生态养殖鱼排。图源(túyuán):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(jīngyàn),关键是学深悟透“千万工程”经验蕴含的理念方法,要因地制宜,探寻一条根植本土、契合(qìhé)规律(guīlǜ)的振兴之路。 靠海吃海(kàohǎichīhǎi)的(de)下西坑村是东山县贝藻类吊养重点片区,主要养殖龙须菜、海带、牡蛎、鲍鱼等高碳固碳品种,海水养殖年产值超2亿元。 与森林“绿碳”相对的(de)海洋“蓝碳”,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,并将其固定、储存在海洋中,分为渔业碳汇和滨海生态系统碳汇两种(liǎngzhǒng)。根据村里海产养殖的基本村情,下西坑村蹚出一条蓝碳生态价值(jiàzhí)转化的路子(lùzi),不仅用好环境赚(zhuàn)到第一桶“生态金”,还将生态红利反哺海域生态环境治理。 “龙须菜养殖不需要饵料,还(hái)能固定二氧化碳,下(xià)西坑村每年龙须菜产量有10多万吨(duōwàndūn),渔业碳汇潜力巨大。”前楼镇副镇长沈浩超介绍。 2023年4月(yuè),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对下西坑村的海域养殖(yǎngzhí)碳汇能力进行测算。根据《海洋碳汇核算方法》,结合近(jìn)3个(gè)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(CEA)挂牌协议交易收盘价格统计数据,测算出下西坑村海域养殖年度碳汇能力为16772.41吨,碳汇金额为94.61万元(wànyuán)。 知道了碳汇怎么算,下一步要(yào)明确怎么卖。经过多方讨论研究,下西坑村成为海洋碳汇当地认购(rèngòu)探索的先行试点。 2023年6月,东山县检察院在下西坑村建立了“蓝碳司法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”。这是全省首家(shǒujiā)村级蓝碳经济服务中心,聘任“公益诉讼技术官”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(tuánduì)出具了下西坑村的碳汇(tànhuì)测算评估报告,并引导涉案当事人签订《自愿认购海洋碳汇协议书(xiéyìshū)》,认购下西坑海洋碳汇1861.42吨计10.5万元,成为全国首个渔业(yúyè)碳汇现场(xiànchǎng)实地认购案例。 蓝碳(lántàn)变现渠道拓宽了,钱该怎么收,又该怎么花,国内鲜有代表性先例(xiānlì)。 “蓝碳(lántàn)交易是一个(yígè)新的领域,我们迈出了第一步,要走的路还很长。”东山县(dōngshānxiàn)检察院副检察长田瑞硕说,“对于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,打击是手段,修复生态才是根本目的。” “蓝碳(lántàn)资金取之于海,自然也要用之于海。”沈浩超说(shuō),“2023年至今所得(suǒde)的69万元碳汇资金,大多被用于维护海域生态环境等环保公益举措,例如打捞海漂垃圾。” 护海得下慢功夫,关键要靠众人心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下西坑村(xīkēngcūn)村民有了切身(qièshēn)的感受。 在这片蔚蓝(wèilán)中,沈华福除了进行水产养殖外,还经营着一家渔旅休闲(xiūxián)渔排,游客可在此体验海钓的乐趣。 “水干净了,养殖效益才好,游客才多。”沈华福说,“如今大家都(dōu)知道要把出海产生的垃圾带回岸上(ànshàng),这是利人利己的事情。” 下西坑村利用碳汇(tànhuì)资金在(zài)村口建立蓝碳主题公园。蓝天白云下,如茵绿草间,各类蓝碳科普知识相伴左右,保护海洋生态(shēngtài)的观念深入人心。 迈出了第一步,蓝碳之路(zhīlù)还要踩得实、走得远。 下西坑村风光。图源:闽南日报(rìbào) “蓝碳核算及监测仍较为困难,蓝碳市场还(hái)处于尝试性的初步发展阶段。”中国海洋大学教授、海洋碳中和中心主任委员(zhǔrènwěiyuán)徐胜表示(biǎoshì),海洋碳汇生物具有一定的多样性,不同海洋生物碳汇机理不同,碳汇量核算机制也(yě)不相同(xiāngtóng),若要(ruòyào)将如此多生物碳汇的核算放在一个标准里去实现,难度非常大。制定统一标准能否满足海洋碳汇交易的实际需求,还有待市场实践的检验。 “除了探索核算的基本方法体系,整个海洋碳汇(tànhuì)交易市场的发展还要注重交易制度设计、交易产品设计、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和投融资风险防控(fángkòng)。”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经济科科长(kēkēzhǎng)蔡杨鹏认为。
党报记者八闽行·蹲点日记|好生态,能换钱!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